学校简史


 

培才华文学校 (二校),顾名思义,乃是《培才》之扩展。培才二校的成立,是培才华小董事部、家教协会、校长等多年来努力不懈地争取,再加上万达镇居民协会和州政府的配合及协助,使我国政府终于同意本区域迫切需要增设华小的成果。1999920日,时任教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批准九间华小,两间宏愿学校的兴建,培才二校就是四间分校其中之一。

 

培才华文学校早于1923年创立,在此80余年中,董事、校长、教师、家长及社会贤达不辞千辛万苦、不知费尽多少心血、不知耗尽几许财力,皆抱着大无畏精神,通力合作,始有今日培才之成就。多年来校务蒸蒸日上,学生人数年年爆满,每年被拒于校门外的新生达百人,原有校地已不敷应用,也没有发展的空间,致使董事部有决心增办培才分校。。有鉴于此,在1994913日,培才董事部向教育部申请在万达镇建培才二校。

 

经过多方面的配合、物色和争取,教育部终于批准在万达镇BU3占地六英亩地段并建竣的四座三层楼的校舍,(建筑费约320万零吉)作为培才二校。在获得教育部批准二校的成立后,培才董事、家协和校长即成立协调小组负责策划及进行成立培才二校各方面的事务,而董事部也拨出一万令吉充当经费。雪州教育局于2000121日委派当时任职培才华小副校长的汤桂兰老师掌校。在200113日正式的开课日,培才二校与白沙罗华小共用同一间学校上课。20019月,白沙罗华小成功迁校,培才二校正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从争取到落实过程中,虽经历了无数的变数,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270位学生、14名教师的小规模发展至今日的约2,400位学生、逾百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多亏各造的鼎力支持和协助,我们才能于风浪中向前航行。自学校成立至今,日子虽然不算久远,唯只有身历其境的人们才会明白这当中的一切确实得来不易。

 

培才二校因坐落在人口稠密的八打灵万达镇,学生人数之增长率可说是非常迅速。自开校后的数年之间,学校已面对教室不敷应用的窘境。因此本校董事部、家协计划拆掉食堂,在原址筹建一座三层大礼堂及行政综合楼,并将目前之办公室、教师休息室及图书馆等改为课室,可谓一举数得。因此由董事部主催及家协鼎力协办之下,综合大礼堂终于在2013年建成。在董事会与家教协会出钱出力鼎力相助下,学校软、硬体设施也逐步获得大大的提升;全校40间课室与两间科学室都已提升为精明课室,造福则培才二校莘莘学子!

 

成立于20011月的万达镇培才国民型华文学校 (二校) 在时任拿汀汤桂兰校长的带领之下,交出了标青的成绩单。学校也在20102013年连续四年荣获教育部国家绩效表现下所推行的卓越表现学校/卓越校长奖。在步入第十五个年头之际,学校也进入另一个里程碑;既于201533日被选为马来西亚卓越模范学校” (Sekolah Kluster Kecemerlangan)

 

为进一步提升更完善的设备及鼓吹学术与运动之间的平衡,三机构在2014年就开始筹建一座设备完善的体育馆。在几经风雨之后,体育馆最终在2018年顺利竣工。在彭丽珍校长和现任苏绥焜校长的引航之下,不仅学生的学术成绩依旧出类拔萃,课外活动表现更达致另一个高峰,在国际赛事中争雄。

 

2021年在获得董家协的支持下,培才二校申请加入爱心学校学计划2.0”。此项计划通过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及教书育人的五大领域,营造充满爱心和正能量的校园氛围。爱心学校计划注重隐性教育,在不忽略知识追求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达到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

 

也在同一年培才二校被纳入参与实施的第六批“2025年学校转型计划TS25)。所有被遴选参与此计划的学校将能得到专业的培训,以迎合教育未来更严峻的挑战。(TS25)是教育部致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优化学校品质的一项努力。通过TS25,希望参与此项计划的学校能够达成2013-2025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PPPM)实行高绩效领导与管理能力,加强教师的优质教学素质及家长社区的参与,最终培育出全面性的素质学生。

学校今日的辉煌,以及未来的前景,有赖于董家协与校方的协力耕耘,及家长和各照的鼎力支持。祝愿培才二校的学生从学校出发,大步迈前;并在不久的将来,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